- Jun 27 Wed 2012 06:21
給臺灣疲勞的女性
給臺灣疲勞的女性楊曉萍 醫師 除了知道女性一般比較疲倦之外,我們要做些什麼? 一位向來脾氣一等好的老患者朋友,吐露關於停經期以來的感覺。「許多時候,我變得憤怒,不像以前的自己」。我建議她換個角度,或許從前溫和的她太壓制自己的負面感覺認為不應意見太多,其實上回我已注意到她對門診小姐的錯誤安排導致久等不悅地抗議,雖然稍稍失控,但的確是應該表達與抗議的。 在停經”相對”體內男性荷爾蒙比以往稍多的狀態,的確許多女性越來越有衝勁、有爆發力,也有脾氣。 我自己最深刻的一回經驗,是當時人人都說好脾氣的自己,因為家庭生活不如意,竟在菜市場與不守秩序搶付錢的婆婆媽媽發了火,還拂袖而去。那是我記憶中第一次脾氣失控,約莫30許,尚感覺有些羞赧,和老患者的感想相似,覺得自己不理性的發火是可恥的。 後來我還是繼續在生活中忍耐衝突,忍耐到忘記自己原本多麼風趣,忍耐到乾妹南下見了傷心說道為什麼像朵枯萎的花? 女性習慣為了平靜安穩為了不負周遭期待,接受協調,在兩性關係中退後忍讓。然則,我後來領悟到,忍一時是聰明,忍一世叫愚昧~而且,忍不忍還得視對方值不值得。 當彼此真正忍讓關懷,理論上,許多事情並不需要話力氣計較。他會看到妳的疲倦,他會懂得妳的呼求。 但若是原本緊繃的兩性關係,那可真如探戈,當年阿根廷人是兩男對跳一手放在後腰備著小刀防身!而這關係除了一退一進,更真實的寫照當是,一方越退,另方必變越前進。久而久之,退讓變成習慣,而冷漠自私也形成習性的一部份。 在說出不滿的那一刻,被強壓的枷鎖方能真正鬆脫,事件才有可能解套。 在說出不滿之後,也才方體會,有些事情無妨忍耐不過是投射。越過(Bypass)事件本身,我們將看到自己內心真正的憂懼所在。 《 對抗疲勞的方式 》 每晚睡眠充足 健康均衡飲食與大量飲水 規則運動 練習舒壓,如瑜珈、打坐 合理的工作量與工作時間表 降低壓力來源,如換工作、放假、直接處理不良的兩性關係 補充綜合維他命,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要補充或檢查 避免煙酒與藥物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 Jun 27 Wed 2012 06:16
觀察嬰兒睡姿可推斷其成年後智力水平
觀察嬰兒睡姿可推斷其成年後智力水平最新研究顯示,一個人聰不聰明,看小時候的睡姿就可以知道了。根據《小兒科醫學》期刊報告,研究人員對350個健康寶寶進行睡姿研究,發現趴著睡的寶寶智力發育較快,但是躺著睡的寶寶也能夠慢慢趕上趴著睡的寶寶。但是趴著睡容易突然窒息,躺著睡則安全無虞。 從睡眠看寶寶聰明不聰明 那麼,到底要讓寶寶怎麼睡,才會聰明、健康又不會突然窒息呢?研究人員建議,晚上睡覺時,最好讓寶寶們躺著睡。白天午睡或有大人照顧時,再把睡姿調整成趴著睡的狀態。寶寶的睡覺房間最好保持適當溫度、濕度和光線,寶寶才會睡得又香又甜。 睡眠不足影響兒童機敏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愛玩好動的天性使他們不願按照父母規定的時間按時上床睡覺。但事實上,睡眠不足可能導致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變糟、學習成績下降以及更多意外事故的發生。 研究結果顯示,睡眠時間長 的孩子盡管在睡眠過程中醒來的次數更多,但在反應測試中通常能得到更高的分數。孩子的睡眠時間較長時,睡眠的質量就多少會降低一些,容易睡得不踏實或者頻繁醒來。但盡管如此,他們的學習成績提高了,這是因為額外睡眠的時間增加要比睡眠質量的相對降低產生了更重要的影響。 會用手表達需求的孩子更聰明 有關專家建議:家長在嬰兒8個月大小的時候,可借助手勢與孩子進行交流。大部分孩子可很快接受這種方法,也有些孩子需要一定時間的適應期。 專家發現,會使用手語來表達需求的孩子不容易有挫折感,學會說話的年齡也更早,智力發展也更好。一旦這些孩子提前學會了說話,他們會比其他孩子能說更多的句子,因為在應用手語的過程中,他們不知不覺地學會了語言的結構。 會玩的寶寶更聰明 有的寶寶很淘氣,玩起遊戲來精靈得很;有的寶寶卻很乖,安安靜靜很省心。哪一類更聰明呢?其實,凡事都不能走極端,過分淘氣的寶寶易出危險,過分安靜的寶寶又缺乏勇氣,聰明的父母應該教會自己的寶寶怎樣玩,有目的地鼓勵寶寶做一些遊戲,寓教于玩,會玩的寶寶才能更聰明。 遊戲是兒童想像和創造的天地,特別是各種智力遊戲更是訓練寶寶思維的好辦法。因此,父母應關注寶寶的遊戲行為,鼓勵並指導寶寶多做有益的遊戲,同時適當的體育運動對寶寶的智力發展也是有好處的。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 Jun 27 Wed 2012 06:11
如何培養會生活、懂生命的孩子~ 轉貼
如何培養會生活、懂生命的孩子~ 轉貼如何培養會生活、懂生命的孩子●游乾桂 歲月轉瞬即過,父母親要把握機會讓孩子留下美好的童年回憶 培養孩子成為具有智慧(思考、想像、創造力)的人 會讀書的人,是從對的答案裡做出對的答案(擁有的是記憶力);有智慧的人,是從對的答案裡找出錯的地方,或是從錯的答案裡找到對的地方。擁有的是思考想像和創造力。 會思考會動腦的人,可能在學校的表現差強人意,然而記憶無法長久,因為我們的腦,總是重複在做記憶和遺忘的工作,許多答案也隨著時空變化而有所不同。 許多現有的科學知識在八年內已被新的結果推翻,例如玉山的高度隨著地殼變動而改變,每年實際高度都不同;一九○四年萊特兄弟發明飛行器才開始有「飛」的名詞產生;過去速度是低音速,目前是高音速,將來可能是光速。 因此,記那麼多東西幹嘛?腦袋如果背太多東西,就不可能想很多;若只會背,不會想(思考),腦子就好像被水泥糊起來一樣。 有記者問過我,我對孩子的期望是什麼?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健康、快樂和記得愛我。 許多人是用錢養孩子,不是用心。 最近自己一直在想:有天我老了,會希望孩子怎麼對我?他們以後會有什麼記憶?會想到爸爸給過他什麼?你想到孩子的又是什麼?我會希望我的孩子能夠想到好多好多,例如:我和兒子是一起騎腳踏車、泡湯、爬山、溯溪的好朋友。然而,有人每天的生活模式是:早上刷牙、洗臉、罵小孩,晚上是吃飯、沐浴、更衣、罵小孩,希望大家和孩子之間不是這樣的朋友。 學習看到孩子的優點 一張白紙上若有個黑點,我們通常只看到那個黑點,這些年透過自己不斷學習,我漸漸看到的是白色的部分。孩子若有85%的優點,15%的缺點,大多的家長都會忘記看見他的優點好處。所以,有位心理學家曾說過:「孩子需要一個懂得疼惜他的父母」。 有個「比馬龍」定律就是:你以什麼眼光看你的孩子,他就會成為那樣的人。 發明電燈的愛迪生,當學校的老師都放棄他,認為他一無可取, 把他帶回家交給他媽媽時說:「笨蛋還給你。」 愛迪生的媽媽卻對他說:「別人看不起你,媽媽覺得你不錯。」 因此看孩子的角度不同,結果就會不一樣,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有自信。 我在精神病院輔導過一位台大醫科畢業的病患,透過對談了解了他的成長歷程,發現他從小學到高中從未得過第二名,從中讓我體認到承受高壓力(高處不勝寒)的人容易失敗且敗得很慘。 其實失敗可以帶給人經驗和閱歷,兩者加起來則形成智慧。 我們究竟是要培養孩子成為會讀書的人,還是有智慧的人? 不忘讚美孩子 讚美可以以最少的力量發揮更大的效果,看到孩子的好處,就要去讚美他,他才會演好他自己,孩子會用父母所看到他的好處,演給父母看。 例如:我女兒很喜歡烹飪,我讚美她:今天一定有一個仙女來過,不然怎麼會變出這麼好吃的東西?女兒就會愈做愈起勁。 每天孩子一回來,我問的不是你在學校學了什麼,而是:有笑話嗎?現在兒子回到家就會對我說:今天有笑話,聽不聽? 「量力」而行,現在做不到,來日方長,日後有可能做得到,因此不要讓孩子永續的能力失去了,給孩子自信,他就會告訴自己: 「我行、我能,我再加加油。會為自己加油的,未來就會有獨領風騷的機會。」 未來將是“創意取勝”的時代, 創意就是把兩個不相干的東西結合在一起,例如:WALKMAN就是結合Walk和Man的兩個概念而創造出來的;水管是因為澆花的人要澆好幾處不方便而發明的;透明電梯是因為除了上樓梯外,還想看風景的想法而產生的。家長必須得常常聆聽孩子的心聲,當孩子有時候突發奇想時,千萬不要罵他胡思亂想,而是要教他好好再想一想。 家長是孩子的推手引領者,如何把孩子珍貴的東西引發出來,並將孩子從幻想世界慢慢導入現實,這是家長的責任。 教孩子閱讀自己和大自然兩本書 有位哲學家說:教孩子要讀兩本書:一本是自己,一本叫做自然。 希望孩子能夠好好閱讀這兩本書,不單是用眼睛。 第一本書是讀自己。 就是指興趣、性向、能耐,能夠演活自己演好自己的人生(擁有自身獨特性)。 有些人是大器晚成者,例如非洲之父史懷哲,考不上大學,後來是因為拉得一手好手風琴,某位校長破例讓他在該校讀書,他主修歷史自修文學,三十歲時才念醫科,三十八歲畢業。 老頑童劉其偉,有許多頭銜,工程師、人類學家、冒險家、畫家,他在三十八歲才開始畫畫,六十六歲成名,他的一生,活得豐富而精采。 因此,有的人是大器晚成,有的人生柳暗花明又一村,有時路轉個彎會更好。 成功需要時間,當累積到很豐富時,成功就會來到,就會水到渠成。 很多人,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因為他提早將自己的日月精華用光了;如果兩歲就會吊單槓,對他的身體發展反而會有害處。記得有個長跑選手蒲仲強很早受矚目卻不能持久;有人提早上大學,但他們幾乎沒有童年的生活。例如:有個人十二歲上哈佛大學、十六歲畢業考上普林斯頓研究所,記者問他:「你在哈佛最大的經驗是什麼?」他回答:「除了寂寞,還是寂寞。」 因此,我們不要以大人的角度來要求孩子,時候到了就會水到渠成,該你的就是你的。 第二本書是大自然。 不要只是一味教孩子看書,要多帶孩子看山看水,看古道幽徑星星月亮,從自然中可以學習到很多書本裡學不到的東西。 例如:颱風來襲時,行道樹東倒西歪,躺下數萬棵,但森林中的樹往往屹立不搖,我發現其中的道理隱藏在自然的平衡哲學裡,森林的樹枝幹對稱而生,找著最平衡的肌理,於是耐得住風吹雨打;行道樹修修剪剪,則弱不禁風。 要給孩子:一是活路(演活自己人生的路),二是退路,不會讀書硬要他讀書就會成為死路。人活著常常會忘記兩件事——呼吸和快樂,因此只要他還存在(有呼吸)就有希望。就如同「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意思。 教育的目的是教他成為一個人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他成為一個人。我們反省一下自己的生活是這樣嗎? 一、每天忙得像豬,每天做牛做馬(動物)。二、每天活得像機器。(會動的人、會走路的殭屍,還是年輕的老頭?) 我們讀了那麼多書是為了工作?還是為了生活?很多人生活就是拚命讀書、努力工作、拚命賺錢,最後是養病。 讀書和工作並沒有最直接的關係,並不是會讀書就會當總經理,它所靠的是能力;生活就是一種能力(能耐),讀書和錢只是一個媒介,最終的目的是懂得生活,也可說是為了編織一個夢想,一個活生生的夢,快樂有趣的夢。 生命是一種慈悲喜捨 生命是一種慈悲喜捨,這比讀書更重要,會成為一輩子受用的資產,也是現今社會所欠缺的東西。一流的人不慈悲就沒有用,醫師不慈悲,對病患不能視病猶親,,一流的化學家不慈悲,製造毒物來害人就是恐怖分子,就是對社會無用。 我有個朋友是醫師,他說他每天開藥時都很掙扎,為了平衡自己,他在開藥的同時,也提供養生資料給病患,希望他們身體健康下次別再來。其中有個養生方法是:天天要運動、好好睡個覺、慢慢吃頓飯。 有人一早起來就喝咖啡和茶,難道一早起來還這麼累嗎?不健康的人,脾氣會不好,就不會以身作則。 最近的詐騙事件頻傳,他們都是很聰明的人,像我就想不出這種騙術,如果他們把聰明才智用在正途該有多好。因此,一流未必有用,有用必定一流,希望社會不要充斥著一流而無用的人。 有用的孩子或許很質樸,但他們會像金庸筆下的周伯通般「大智若愚」。 培養孩子的內在智慧 人有外在智慧與內在智慧,外在智慧指的是成績和分數,內在智慧則指動機(即主動學習的能力)這是孩子將來智慧的源泉,包含慈悲、尊重和理性。隋文帝至清乾隆年間總共出了八百六十八個狀元,每個幾乎都沒有什麼出息;曹雪芹(《紅樓夢》作者)、李時珍(《本草綱目》作者)等人都是落第的書生;因為曹雪芹的文思澎湃(思考創意取向)無法符合八股的科舉制度(記憶取向)。 另外,興趣也很重要(如果沒有興趣做一份工作,很難做一輩子),職業只是努力讀書謀求生活的工作(會想退休);志業則是很喜歡做很開心的工作(永不退休),而慈悲就是一種志業,希望我們能夠培養孩子能以志業的心情去做工作。 把孩子的體力健康找回來 如果孩子不健康,他所跑的人生是短路不是長路,擁有健康身體能夠讓學習產生一點七五倍的效率。 建議每個家庭建構一個運動時間,我們家是騎腳踏車,兒子稱它為——「發現台北的祕密花園」,因為和他們一起騎腳踏車,我發現台北的美,甚至發現住家(木柵)附近特別漂亮的地方和小湖泊。 你對自己住的地方了解嗎?是否能夠讓孩子有美好的回憶?和他們一起織夢? 和孩子一起編織夢想 《讀者文摘》上有個故事:老師告訴小朋友每個人只要捐出五元就能幫助非洲的人鑿一口井。有個小朋友回家跟媽媽要五元,媽媽說我們一起做資源回收賺這五元。後來老師說上次我說錯了,鑿一口井應該需要五千元,於是那個小朋友號召全班同學一起做資源回收賺錢,加上企業的贊助,最後完成了這個夢想。 絕對不要小看孩子,他們有無限的可能性。希望每個父母都能幫助孩子圓夢,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給孩子機會,他們一定可以做得到。 我和孩子一起去溯溪時,原本很擔心他的安全,有次他跑得太快,不小心跌倒了,他反而告訴我那裡有窟窿,你要小心喔;如果不給孩子機會,他的這種特質(關心他人)不會表現出來。 我會帶孩子一起去球場,自然而然他就很喜歡球類運動,也精通許多球技。也會自己看NBA(主動去學習),有次和一位年長者比賽他故意比輸,他告訴我他是故意讓他的(會為別人想)。 這世界原本就有風風雨雨,重要的是如何跨越面對風雨,孩子有一天終究會離開學校,還原成一個人,馬上就得去面對嚴酷現實的生活,所以要有生命,有夥伴朋友助力,如果擁有這些特質,就會有機會。 讓孩子開心一點,歲月轉瞬即過,這些事不趕快去做,以後就做不到了。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 Jun 27 Wed 2012 06:06
放下陳舊落後的教育經驗,走向理解的愛
放下陳舊落後的教育經驗,走向理解的愛孫瑞雪◎著 →點擊前往Q點兌換新手父母書籍《愛和自由》孩子想拆開新車探索,但家人覺得可惜,就把它收起來。幾年後拿出來,但孩子早已不想玩了。家人剝奪的不是車,而是孩子認識世界的機會。 如果說家長對孩子的愛不夠,很多家長都會提出抗議,並自我辯護說:「沒有這回事,我很愛我的孩子,我為孩子犧牲了許多許多精力、許多許多時間,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蒙特梭利卻認為:「每個家長都會如此抗議和自我辯護。為什麼人們都自稱愛孩子,而孩子卻在無愛中長大? 為什麼生命無法得到正常的發展?這種相互對立,一個是意識的,一個是潛意識的。 我們都對犯了有意識的錯誤感到悲痛,但卻對無意的錯誤沒有知覺。 父母都會說:「我很愛我的孩子,我犧牲了很多。」這是在意識之內的。在我們蒙特梭利幼稚園裡就發現有這樣的孩子,下樓梯看都不看,直直往下走,這種孩子就是在父母或者老人的過分呵護中成長的,他自己沒有辦法衡量自己的能力。這種所謂的愛,把兒童的辨別能力、自衛能力和自立能力給剝奪了。這種照顧,實際上是大人對自我的心理和觀念的一種照顧。 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會不屈不撓的維護自己的意志和看法。大人對兒童的做法,在多數情況下是由潛意識支配的。因為兒童弱小,無自衛能力,大人的本性在兒童面前表露無遺,他們從不掩飾和感到羞愧。不懂得怎樣對待孩子,隨意性很大,甚至有時候很「煩」孩子。 蒙特梭利說,人類的進步與發展,就在於如何把潛意識變為意識,其中包括對兒童的教育。警惕自己的潛意識,提升潛意識,才叫真正的愛。 在蒙特梭利幼稚園,如果孩子攀爬「蒙特梭利柵欄」,不管他的年齡多小,老師是不能夠在後面扶他的,一定要離他 一公尺 遠,給孩子一個自由的空間。每一個孩子都會以自己的能力衡量他活動的範圍,透過這種衡量,他以後就能掌握自己的行動,並正確的決定下一步的行動。人的天性中,都有創造和探索的衝動。 許多在父母「呵護」下長大的孩子,會變成這樣──不知道天高地厚,自己盲目闖蕩;失敗後怨父母沒有為他創造一個良好的條件,怨沒人幫他。 兒童有他與生俱來的自衛能力,但這種能力必須被使用。我們看到的資料中,嬰兒四個月的時候已經有自衛能力了。具代表性的視崖試驗:在玻璃板下面放一個帶格的有立體感的圖,兒童在爬過這個圖的時候,他會觀察。這個圖會讓人有視覺上的差異,深淺不一。淺處,兒童很容易就爬過去了,如果發現下面顯示很深,像一條深溝一樣,兒童就會停止不前,觀察母親的神態,如果母親的臉色是緊張的,孩子不會往前爬,如果母親面部表情是愉悅的、是鼓勵的,孩子會勇敢的爬過去。 許多父母意識到自己犯錯誤,會痛心疾首:「我怎麼犯了個錯誤?」例如,打了孩子一頓,誤打了,會很難過的對孩子說:「爸爸錯了。」但是,他意識不到潛意識犯的錯誤。 愛孩子這個問題,重要的就在於我們不能以現有的經驗對待孩子,現有的經驗早已過時了。我舉一個例子,在蒙特梭利幼稚園裡,有花園、有沙池、有自由,孩子的活動範圍特別大,從教室到花園,從房前到房後,從鞦韆到動物屋??所以孩子身上容易弄得比較「髒」,有沙土、有泥巴??在自由狀態中,孩子最喜歡躺在花園的土地上。有個孩子第一天送來以後,因為比較陌生,不願意活動,晚上媽媽來接的時候,有點不高興的說:「孩子衣服怎麼這麼乾淨,證明我的孩子沒有自由的玩。」另一個家長則說:「我的孩子這麼髒,你們是怎麼搞的,為什麼把我的孩子弄得這麼髒?」這就是對一個問題的兩種看法。 還有,在蒙特梭利幼稚園,兒童可以自由出入任何一個房間。有一天,一位家長來幼稚園參觀,他在考慮是否要把孩子送進來。這時他發現有兩個孩子把院長辦公室的轉椅四處推著轉,這個推完那個推??這個家長站在那兒看了半天,看完後說:「我要把我的孩子送過來,孩子可以推這把椅子,證明在這個地方兒童能得到足夠的重視。」可是,另外也有家長看了後說:「沒有規矩,院長的椅子都這麼推!」後來,這就被作為一個問題提出來了。我說:「蒙特梭利說,幼稚園應該是兒童的家。我們今天有許多勞工之家、軍人之家,還有兒童之家,但是人們沒有理解家的意義。家是什麼呢?」 我反過來問,假如你擁有像蒙特梭利幼稚園這麼大一幢漂亮的、像別墅一樣的房子,你會不會允許你所愛的孩子進入你的小客廳? 家長和老師說:「允許呀! 他是我的孩子,為什麼不能進我家中的任何一個房間?」我說:「既然你認為這是一個家,為什麼孩子不能進去呢?」老師就說:「喔!原來是這樣。」我說:「每一個房間,都允許兒童進去,當這個房間有客人來或正在開會的時候,你可以告訴兒童,我們在工作,請你離開,兒童是能夠理解的。」如果這個幼稚園是兒童的家,如果你真愛兒童,你會發現,讓兒童進來,讓兒童自由的活動,自由地抒發自己的感情,他會把它真的當成一個家,他會放鬆、愉快,這樣孩子才會大腦清楚,才會發展得更好。一個家不應該有太多的規則,有了幾個基本規則就足夠了,兒童應該可以做他想做的事,為什麼不呢? 我知道,很多地方不允許兒童在上課時到廚房拿東西吃,或是到處閒遊。 愛兒童,能使兒童自立;愛兒童,能使兒童自尊;愛兒童,能使兒童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探索精神。如果你愛孩子,你就應該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生命要求去發展。 我有個朋友,夫妻倆 都是 博士,對兒童教育沒作過研究,他們對孩子的教育方法是他們的成長經驗,或者日常得來的方法,就是愛管孩子,什麼時候孩子都要得體,總帶著訓斥的口氣跟孩子說話。所以那孩子很膽怯,一點小事也要眼巴巴的等著媽媽發命令。稍稍感到可以逃脫父母管教的時候,就會鬧脾氣,特別好動。 為什麼人的童年如此漫長? 就是因為人類的童年包含了一個精神發展的過程。我們幼稚園裡有一個小孩子,吃東西格外著急,每一次他都要很多,事實上他吃不了這麼多。我認為這個孩子可能有些問題。他母親和學校很配合,我就問這位母親:「你買來東西以後都如何處理?」她說:「我把東西放在衣櫥上面,孩子要的時候,我就給他吃。」我說:「你認為用這點零食滿足孩子的心理重要,還是節省錢不讓孩子浪費重要?」這位家長確實很愛她的孩子。她說:「我明白了,你教我該怎麼做。」我說:「如果你經濟條件不容許,你就一週買一次零食。但是,一定要把食物放在他自己能夠自由拿到的地方,給他這種輕鬆、愉快的環境。沒有一個孩子不浪費,只是他從不明白什麼是浪費。但至少他在心態上滿足了。」如果吃都不自由,兒童在心理上就太痛苦了。 兒童依靠吃來認識世界,在六歲以前,吃是他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許多兒童吃不是為了滿足嘴巴,他可能完全是為了滿足一種心理。我認識一個小孩,他的外公買給他一輛非常漂亮的小汽車,這個孩子想要拆解,他想要探索這輛車為什麼會走動。多麼可貴的探索精神! 但家人覺得這麼漂亮的車子讓孩子拆了實在可惜,於是就把它放在衣櫥頂上。過了幾年,家長覺得孩子長大了不可能拆了,才拿出來給他玩,但這個孩子已經不想玩了。孩子在最需要這輛車子的時候,被剝奪了認識車的機會。 愛孩子需要學習,學習用正確的科學意識取代過去從生活中積累下來的潛意識,然後再把正確的意識變成潛意識。一個在世俗、平庸中生存的成年人,他的觀念一定是平庸的,以此觀念教育出來的孩子又如何會有所成就及傑出呢? 除非這個人改變此種觀念。我們幼稚園的一位家長說:「這些教育理念我都接受、贊成。可是,一到關鍵時刻什麼都忘了,我根本就控制不住我的脾氣。我能理解、能說出來,就是做不到,我的人格好像分裂了。」這是我們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個人會因為意識上的問題造成一生不幸。例如,一般男孩子更愛媽媽,女孩子更愛爸爸,但是我們認為女孩子到一定年齡,爸爸跟女孩子必須有些距離,爸爸應表現得比較嚴肅,這是一個觀念。而我們看到的一些資料顯示,如果女孩子在童年成長過程中,沒有得到父親的肯定和讚美,她長大後在婚姻上可能會比較容易失敗,原因是她會依戀男性,是依戀不是愛。當這名男性離開她,她會非常痛苦,一定會想方法要得到這個人的肯定。如果與他在一起生活,那麼愛和不愛她的問題就會沒完沒了的糾纏。她需要的不是愛,因為這還沒有昇華成愛,而僅是一個肯定。我們知道,父親愛女兒,肯定女兒,誇獎女兒,對孩子的一生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父母不懂、不知道,認為她長大了,就該像個樣子。爸爸是女兒一生中第一個接觸的男性,他的所作所為奠定了女兒以後擇偶的標準。 人的成長依靠什麼呢? 法律? 道德? 良心? 不,都不是,依靠發自內心的愛。這是最可信的。我相信,家長都希望孩子好。但是孩子長大成人後,為什麼有著如此大的心理問題? 不提升我們的潛意識,我們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迫害孩子。 家長要學會愛孩子,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和自己的潛意識對抗。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發現主觀意識之外的事物,瞭解兒童生命發展的過程,並且為這個生命發展的過程,提供他所需要的事物。 孩子長到七歲,上小學了。上課做小動作、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家長就讓孩子吃藥。其實「不專注」源於孩子的零到六歲。一位家長問,孩子七、八個月時,應不應該對其進行教育? 兒童的教育始於胎教,從你懷孕的那一天就應該進行了。有一天,我去一位朋友家,她的小孩子已經七歲了,朋友說他太好動,總是把沙發墊弄得到處都是,在沙發上跳上跳下。 我說,讓我看一下孩子的狀態。過了一會兒,我就笑著問:「你是不是常常訓斥你的孩子?」朋友說孩子特別頑皮,自己實在沒有辦法。我問她是不是從來沒有讓孩子玩過沙發墊? 她說這樣會把家裡弄得亂七八糟。我告訴她,事實上孩子在一歲到兩歲間,就應該把沙發墊的遊戲就玩完,之後他就永遠都不會再玩沙發墊。為什麼呢?因為沙發墊是小孩「蓋房子」最理想的「材料」。 家長的生命的狀態越好,越能理解孩子。當我們瞭解一個人時,透過他對待孩子的態度,就能知道他的狀態。人格狀態越統一的人,他的思想、語言、行為三者,就越是融為一體。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 Jun 27 Wed 2012 06:01
最大的音樂是無聲
最大的音樂是無聲遼寧北部有一個中等城市,鐵嶺,在鐵嶺工人街街頭,幾乎每天清晨或傍晚,你都可以看到一個老頭兒推著豆腐車慢慢走著,車上的蓄電池喇叭發出清脆的女聲:“賣豆腐,正宗的鹵水豆腐!豆腐咧──” 那聲音是我的。那個老頭兒,是我的爸爸。爸爸是個啞吧。直到長到二十幾歲的今天,我才有勇氣把自己的聲音放在爸爸的豆腐車上,替換下他手裡搖了幾十年的銅鈴兒鐺。兩三歲時我就懂得了有一個啞吧爸爸是多麼的屈辱,因此我從小就恨他。當我看到有的小孩兒被媽媽使喚著過來買豆腐卻拿起豆腐不給錢不給豆兒就跑,爸爸伸直脖子也喊不出聲的時候,我不會像大哥一樣追上那孩子揍兩拳,我傷心地看著那情景,不吱一聲,我不恨那孩子,只恨爸爸是個啞吧。盡管我的兩個哥哥每次幫我梳頭都疼得我呲牙咧嘴,我也還是堅持不再讓爸爸給我紮小辮兒了。媽媽去世的時候沒有留下大幅遺像,只有出嫁前和鄰居阿姨的一張合影,黑白的二寸片兒,爸爸被我冷淡的時候就翻過支架方鏡的背面看媽媽的照片,直看到必須做活兒了,才默默地離開。最可氣的是別的孩子叫我“啞吧老三”(我在家中排行老三),罵不過他們的時候,我會跑回家去,對著正在磨豆腐的爸爸在地上劃一個圈兒,中間唾上一口唾沫,雖然我不明白這究竟是什麼意思,但別的孩子罵我的時候就這樣做,我想,這大概是罵啞吧的最惡毒的表示了。第一次這樣罵爸爸的時候,爸爸停下手裡的活兒,呆呆地看我好久,淚水像河一樣淌下來,我是很少看到他哭的,但是那天他躲在豆腐坊裡哭了一晚上。那是一種無聲的悲泣。因為爸爸的眼淚,我似乎終於為自己的屈辱找到了出口,以致以後的日子裡,我會經常跑到他的跟前去,罵他,然後顧自走開,剩他一個人發一陣子呆。只是後來他已不再流淚,他會把瘦小的身子縮成更小的一團,偎在磨桿上或磨盤旁邊,顯出更讓我瞧不起的醜陋樣子。我要好好念書,上大學,離開這個人人都知道我爸爸是個啞吧的小村子!這是當時我最大的願望。我不知道哥哥們是如何相繼成了家,不知道爸爸的豆腐坊裡又換了幾根新磨桿,不知道冬來夏至那磨得沒了沿鋒的銅鈴鐺響過多少村村寨寨……只知道仇恨般地對待自己,發瘋地讀書。我終於考上了大學,爸爸頭一次穿上1979年姑姑為他縫制的藍褂子,坐在1992年初秋傍晚的燈下,表情喜悅而鄭重地把一堆還殘留著豆腐腥氣的鈔票送到我手上,嘴裡哇啦哇啦地不停地“說”著,我茫然地聽著他的熱切和驕傲,茫然地看他帶著滿足的笑容去通知親戚鄰居。當我看到他領著二叔和哥哥們把他精心飼養了兩年的大肥豬拉出來宰殺掉,請遍父老鄉親慶賀我上大學的時候,不知道是什麼碰到了我堅硬的心弦,我哭了。吃飯的時候,我當著大伙兒的面兒給爸爸夾上幾塊豬肉,我流著眼淚叫著:“爸,爸,您吃肉。”爸爸聽不到,但他知道了我的意思,眼睛裡放出從未有過的光亮,淚水和著散裝高樑酒大口地喝下,再吃上女兒夾過來的肉,我的爸爸,他是真的醉了,他的臉那麼紅,腰桿兒那麼直,手語打得那麼瀟洒!要知道,十八年啊,十八年,他從來沒見過我對著他喊“爸爸”的口型啊!爸爸繼續辛苦地做著豆腐,用帶著豆腐淡淡腥氣的鈔票供我讀完大學。1996年,我畢業分配回到了距我鄉下老家40華裡的鐵嶺。安頓好了以後,我去接一直單獨生活的爸爸來城裡享受女兒遲來的親情,可就在我坐著出租車回鄉的途中,車出了事故。我從大嫂那裡知道了出事後的一切── 過路的人中有人認出這是老塗家的三丫頭,於是腿腳麻利的大哥二哥大嫂二嫂都來了,看著渾身是血不省人事的我哭成一團,亂了陣腳。最後趕來的爸爸撥開人群,抱起已被人們斷定必死無疑的我,攔住路旁一輛大汽車,他用腿扛著我的身體,騰出手來從衣袋裡摸出一大把賣豆腐的零錢塞到司機手裡,然後不停地劃著十字,請求司機把我送到醫院搶救。嫂子說,一生懦弱的爸爸,那個時候,顯出無比的堅強和力量!在認真地清理傷口之後,醫生讓我轉院,並暗示哥哥們,我已沒有搶救價值,因為當時的我,幾乎量不到血壓,腦袋被撞得像個癟葫蘆。爸爸扯碎了大哥絕望之間為我買來的喪衣,指著自己的眼睛,伸出大拇指,比劃著自己的太陽穴,又伸出兩個手指指著我,再伸出大拇指,搖搖手,閉閉眼,那意思是說:“你們不要哭,我都沒哭,你們更不要哭,你妹妹不會死的,她才20多歲,她一定行的,我們一定能救活她!”醫生仍然表示無能為力,他讓大哥對爸爸“說”:“這姑娘沒救了,即使要救,也要花好多好多的錢,就算花了好多錢,也不一定能行。”爸爸一下子跪在地上,又馬上站起來,指指我,高高揚揚手,再做著種地、喂豬、割草、推磨桿的姿勢,然後掏出已經掏空的衣袋兒,再伸出兩只手反反正正地比劃著,那意思是說:“求求你們了,救救我女兒,我女兒有出息,了不起,你們一定要救她。我會掙錢交醫藥費的,我會喂豬、種地、做豆腐,我有錢,我現在就有四千塊錢。”醫生握住他的手,搖搖頭,表示這四千塊錢是遠遠不夠的。爸爸急了,他指指哥哥嫂子,緊緊握起拳頭,表示:“我還有他們,我們一起努力,我們能做到。”見醫生不語,他又指指屋頂,低頭跺跺腳,把雙手合起放在頭右側,閉上眼,表示:“我有房子,可以賣,我可以睡在地上,就算是傾家盪產,我也要我女兒活過來。”又指指醫生的心口,把雙手放平,表示:“醫生,請您放心,我們不會賴帳的。錢,我們會想辦法。”大哥把爸爸的手語哭著翻譯給醫生,不等譯完,看慣了生生死死的醫生已是淚流滿面。他那疾速的手勢,深切而準確的表達,誰見了都會淚下!醫生又說:“即使作了手術,也不一定能救好,萬一下不來手術台……”爸爸肯定地一拍衣袋,再平比一下胸口,意思是說:“你們盡力搶救,即使不行,錢一樣不少給,我沒有怨言。”偉大的父愛,不僅支撐著我的生命,也支撐起醫生搶救我的信心和決心。我被推上手術台。爸爸守在手術室外,他不安地在走廊裡來回走動,竟然磨穿了鞋底!他沒有掉一滴眼淚,卻在守候的十幾個小時間起了滿嘴大泡!他不停地混亂地做出拜佛、祈求天主的動作,懇求上蒼給女兒生命!天也動容!我活了下來。但半個月的時間裡,我昏迷著,對爸爸的愛沒有任何感應。面對已成“植物人”的我,人們都已失去信心。只有爸爸,他守在我的床邊,堅定地等我醒來!他粗糙的手小心地為我按摩著,他不會發音的嗓子一個勁兒地對著我哇啦哇啦地呼喚著,他是在叫:“雲丫頭,你醒醒,雲丫頭,爸爸在等你喝新出的豆漿!”為了讓醫生護士們對我好,他趁哥哥換他陪床的空檔,做了一大盤熱騰騰的水豆腐,幾乎送遍了外科所有醫護人員,盡管醫院有規定不準收病人的東西,但面對如此質朴而真誠的表達和請求,他們輕輕接過去。爸爸便滿足了,便更有信心了。他對他們比劃著說:“你們是大好人,我相信你們一定能治好我的女兒!” 這期間,為了籌齊醫療費,爸爸走遍他賣過豆腐的每一個村子,他用他半生的忠厚和善良贏得了足以讓他的女兒穿過生死線的支持,鄉親們紛紛拿出錢來,而父親也毫不馬虎,用記豆腐帳的鉛筆歪歪扭扭卻認認真真地記下來:張三柱,20元;李剛,100元;王大嫂,65 元…… 半個月後的一個清晨,我終於睜開眼睛,我看到一個瘦得脫了形的老頭,他張大嘴巴,因為看到我醒來而驚喜地哇啦哇啦大聲叫著, 滿頭白髮很快被激動的汗水濡濕。爸爸,我那半個月前還黑著頭髮的爸爸,半個月,老去二十年!我剃光的頭髮慢慢長出來了,爸爸撫摩著我的頭,慈祥地笑著,曾經,這種撫摩對他而言是多麼奢侈的享受啊。等到半年後我的頭髮勉勉強強能紮成小刷子的時候,我牽過爸爸的手,讓他為我梳頭,爸爸變得笨拙了,他一絲一縷地梳著,卻半天也梳不出他滿意的樣子來。我就紮著亂亂的小刷子坐上爸爸的豆腐車改成的小推車上街去。有一次爸爸停下來,轉到我面前,做出抱我的姿勢,又做個拋的動作,然後捻手指表示在點錢,原來他要把我當豆腐賣嘍!我故意捂住臉哭 ,爸爸就無聲地笑起來,隔著手指縫兒看他,他笑得蹲在地上。這個 遊戲,一直玩兒到我能夠站起來走路為止。現在,除了偶爾的頭疼外,我看上去十分健康。爸爸因此得意不已!我們一起努力還完了欠債,爸爸也搬到城裡和我一起住了,只是他勤勞了一生,實在閒不下來,我就在附近為他租了一間小棚屋做豆腐坊。爸爸做的豆腐,香香嫩嫩的,塊兒又大,大家都願意吃。我給他的豆腐車裝上蓄電池的喇叭,盡管爸爸聽不到我清脆的叫賣聲,但他是知道的,每當他按下按鈕,他就會昂起頭來,滿臉的幸福和知足,對我當年的歧視竟然沒有絲毫的記恨,以致於我都不忍向他懺悔了。我常想:人間充滿了愛的交響,我們傾聽、表達、感受、震撼,然而我的啞吧父親卻讓我懂得,其實,最大的音樂是無聲,那是不可懷疑的力量,把我對愛的理解送到高處。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 Jun 27 Wed 2012 05:56
不用為了孩子的畫本而煩惱,提供大家可自己列印的圖畫
不用為了孩子的畫本而煩惱,提供大家可自己列印的圖畫http://www.coloring-book.info/coloring/index.php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 Jun 27 Wed 2012 05:51
姜良鐸教授談健康六字訣
姜良鐸教授談健康六字訣2007年07月09日 .h1 {FONT-WEIGHT:bold;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22pt;MARGIN:17pt 0cm 16.5pt;LINE-HEIGHT:240%;TEXT-ALIGN:justify;}.h2 {FONT-WEIGHT:bold;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6pt;MARGIN:13pt 0cm;LINE-HEIGHT:173%;TEXT-ALIGN:justify;}.h3 {FONT-WEIGHT:bold;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6pt;MARGIN:13pt 0cm;LINE-HEIGHT:173%;TEXT-ALIGN:justify;}DIV.union {FONT-SIZE:14px;LINE-HEIGHT:18px;}DIV.union TD {FONT-SIZE:14px;LINE-HEIGHT:18px;} “老年人吃多少才算合適?”“爬山感到心慌氣短怎麼辦?”“年輕人喜歡熬夜對身體有壞處嗎?”這是在北京市中醫管理局舉辦的中醫專家進社區健康大講堂上,社區居民向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教授姜良鐸提出的各種問題。根據中醫養生觀,姜良鐸告訴大家,健康長壽的六字訣是——少吃、多動、早睡。 根據不同年齡段確定飲食量 不飽食或過食對養生有重要意義。姜良鐸說,有相當一部分人因長期飽食或過食而患病,只要控制飲食,就可以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傷寒雜病論》記載,一病人大病已去,但出現“日暮微煩”現象,張仲景給出的治療措施是“損谷則愈”,意思是減少飲食,此病自然痊愈。中醫認為,“飲食自倍,腸胃乃傷”,也就是吃多了首先增加腸胃的負擔。人進入成年,生長發育的使命已經完成,人對食物的需求僅僅是維持新陳代謝的平衡。如果攝取過多的營養物質,超出人體需要的部分就會堆積在體內,有的營養物質就成了“毒物”,如高血糖、高血脂對人體的許多器官有毒害作用。現代醫學證明,經常飽食,尤其是暴飲暴食,不僅影響腸胃功能,引起消化不良,導致胃炎、胰腺炎,還會使體內的脂肪過剩,血脂增高,造成動脈粥樣硬化等疾患。另外,過量進食後,腸胃血液增多,大腦供血被迫減少,長期下去還會使記憶力下降、思維遲鈍、大腦早衰。 為了杜絕、推遲、減緩疾病的發生發展,姜良鐸建議,要根據不同的年齡段確定飲食量。以年輕人為參考係數,40歲以前可以吃九分飽,40歲後吃八分飽,50歲吃七分飽,60歲後吃六分飽。當然,不同的人應根據自己的活動量,合理確定進食量。其原則是保持平衡,以不胖不瘦的均勻身材為標準,保持相對穩定的體重。對于老年人以及患病的人,尤其是患消化疾病者,強調每一次進食不能過多。這是因為老年人和患病的人,胃腸道的消化能力很弱,每次僅能消化少量食物,通過適當增加進食次數,可以保證營養的需要。 有人認為,節食就是少吃或不吃主食。姜良鐸解釋,這是一個明顯誤區。他說,人體能量的供應,碳水化合物應佔65%左右,脂肪在碳水化合物不足的情況下供給能量,代謝是不完全的,會使血液中積聚有毒廢物——酮。近年來,由于酮引起惡心、疲勞以及腦部損害的疾病明顯上升,與不以谷物為主食、動物性食物攝入量激增有很大關係。因此,要想健康長壽必須做到合理搭配,均衡飲食。 適當運動有助于人體健康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形氣亦然,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鬱。”適當運動可以活動筋骨,疏通氣息,暢達經絡,調和臟腑,增強體質而使人健康長壽。姜良鐸談起運動養生自有一套理論。他分析,如果人體缺乏必要的體力活動,機體內氣血的運行就會遲緩而不通暢,排毒管道就會壅滯,體內的代謝產物就不能及時排出體外,蘊積的體內毒素就會危害健康。長期缺乏運動的人,食欲不振、精神萎靡、頭昏心悸、倦怠乏力、失眠多夢等症狀就會接踵而至,所以中醫理論有“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之說。 怎樣運動有助于人體健康?姜良鐸說,以保持精力充沛、機體強健為目標,每個人根據自己身體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和運動量。年輕人可選擇爬山、踢球、遊泳、攀岩、跑步等;中年人可選擇跳舞、打太極劍、健身球等;老年人可選擇打太極拳、散步、練氣功以及叩齒、咽津、梳發、摩面等養生保健體操,並注重勞逸結合,確保平安。 生命在于運動,運動則可延年。姜良鐸提醒大家,在鍛煉時要注意三個問題,一是貴在堅持,要有耐力和毅力,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二是掌握好運動量,運動量過小,效果不顯著,運動量過大,對老人或病人不適宜。三是循序漸進,不能急于求成,否則將適得其反,疲憊不堪,達不到強身目的。 子午睡眠是其他方式難以取代的 沒有適當的睡眠,就無法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姜良鐸一語道出了睡眠的重要性。睡眠對健康長壽的意義是任何方式都難以取代的。其作用包括:睡眠是消除疲勞的主要形式。睡眠時,人體精氣神皆內守于五臟,五體安舒,氣血和調,體溫、心率、血壓下降,呼吸及內分泌明顯減少,從而使代謝率降低,體力得以恢復;睡眠有利于保護大腦。大腦在睡眠狀態中耗氧量大大減少,利于腦細胞能量貯存,可以恢復精力,提高腦力效率;睡眠可以增強免疫力。既可加快修復人體內各組織器官,還可使皮膚光滑、眼睛有神、面容滋潤。現代醫學將睡眠作為一種治療手段,用來醫治頑固性疼痛和精神病等。 採取合理的睡眠,達到防治疾病、延年益壽的目的,一直是人們關注與研究的課題。姜良鐸介紹,子午覺是古人睡眠養生法之一,即每天于子時(23~1點)、午時(11~13點)入睡,有助于頤養天年。中醫認為,子午之時,陰陽交接,極盛極衰,體內氣血陰陽極不平衡,必欲靜臥,以候氣復。按照《黃帝內經》睡眠理論,夜半子時為陰陽大會、水火交泰之際,稱為“合陰”,是一天中陰氣最重的時候,陰主靜,所以夜半應睡眠。 現代研究也發現,夜間0點至4點,機體各器官功能降至最低;中午12點至1點,是人體交感神經最疲勞的時間。因此,子午睡眠的質量和效果最好,符合天地陰陽規律。姜良鐸強調,人們要在子時以前上床,到子時進入最佳睡眠狀態,最能養陰,睡眠效果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午覺只需在午時休息30分鐘到1個小時即可。統計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發病率,有防病保健意義。他告誡年輕人,要改變通宵達旦的生活方式,養成早早睡覺的習慣,對健康長壽有利。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 Jun 27 Wed 2012 05:46
*秋冬肺炎鏈球菌發威 幼兒老人慎防感染
*秋冬肺炎鏈球菌發威 幼兒老人慎防感染編輯/黃偲婷 新學期開學不到一個月,即傳出幼童肺炎鏈球菌感染警報!一名5歲幼童因感染引發大葉性肺炎,手術切除因發炎而過分沾黏硬化的胸肋膜,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接受治療。 根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統計,台灣每年約200~800人感染侵襲性肺炎鏈球菌,其中5歲以下嬰幼兒及65歲以上老人是最容易被感染的高危險群。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醫院林奏延院長表示,肺炎鏈球菌一直是國際間關注的衛生問題,抗生素的廣泛使用導致細菌抗藥性增強,尤其臨床上發現2歲至5歲的感染個案較多於2歲前,被感染後易惡化成重症或死亡,對病童或家長來說都是極大的身心折磨。以色列小兒傳染科教授Prof. Ron Dagan進一步說明,鼻咽腔帶菌率的高低是影響感染的重要關鍵,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可有效降低傳染的機會。 面對秋冬肺炎鏈球菌感染的高峰期,國內外專家提醒,現有的7價肺炎鏈球菌疫苗對台灣9歲以下兒童常見之血清型的涵蓋率達70%以上,家長若考量疫苗銜接接種問題,現有的7價疫苗已證實可與包含19A血清型的新型疫苗銜接接種,未來對於小朋友的保護可以持續擴大。醫師建議家長應掌握預防三訣:一是打疫苗,預防重於治療;二是勤洗手,避免碰觸口鼻;三是戴口罩,尤其是感冒時,戴口罩可預防續發性傳染。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 Jun 27 Wed 2012 05:41
癌症
癌症安保徹&石原結實&福田稔◎著 遠程翔◎譯 原因 癌細胞又稱為惡性新生物。西醫認為,它是正常的細胞突然變成癌細胞,這種致癌性物質就是癌症的成因。因為空氣中排放的廢氣、抽菸和食品添加物等的外來因子,導致致癌基因運作而引發癌症。但我對此觀點抱持著存疑的態度。 癌症是因壓力導致交感神經長時間處於緊張的狀態,使得正常細胞突然變異成癌細胞,並且做無止盡地激增,進而形成腫瘤的疾病。我這樣說並不是要完全否認外在因素的影響,但是形成癌症的最大原因是壓力導致交感神經的緊張狀態。 一旦交感神經緊張,腎上腺素就會運作起來,使得血管收縮、血液循環停滯。如此一來會使得氧和營養成分難以運送到身體的各個部位,二氧化碳和老舊廢物不容易排出,代謝機能低下。能量生產減少,將會使身體變成36°C以下的低體溫狀態。 白血球的主體是顆粒球。體內會因顆粒球所產生的活性氧而受傷,而且攻擊癌細胞的淋巴球(NK細胞)會減少。因為淋巴球的攻擊力在體溫38~39°C時達到最高峰,所以在體溫過低的時候,淋巴球的運作不良,免疫力就會降低,因此癌細胞就會持續增殖。 預兆 在形成癌症之前,應該有很多人可以感受到身體狀況出現某些變化。癌症病患的共通點,是在罹患癌症之前,在肉體上會感受到極度的疲和精神上的煩惱,這些都是形成癌細胞增殖的誘因。 隨著診斷機器的技術進步,即使沒有出現症狀,也能透過檢查輕易地發現癌細胞的增殖的情形。但過度積極性的錯誤治療,會導致死亡率提高。 引發癌症有許多主要的原因,每天有數十~數百個細胞會變成癌細胞;因此,應該沒有任何年過40歲的人,身體裡面沒有任何癌細胞的吧!要發展成在早期被發現的1公克大的癌,至少也需要經過30次以上分裂的長時間才能形成。 症狀 自覺症狀是起疙瘩、疼痛和出血。胃癌在心窩附近感到疼痛和噁心,大腸癌會有血便和大便潛血,肺癌會在咳嗽和痰中有潛血,子宮癌會有不正常的性器出血和粉紅色的月經,而乳癌會有胸部起腫塊的症狀等。 治療法 去除癌症的外科療法,有對癌細胞直接照射放射線的放射線療法,有使用抗癌劑攻擊癌細胞的化學療法等。 外科療法的使用是在癌症早期只有原位癌出現的時候,運用簡單的方式就能去除癌細胞。但是為了預防癌細胞的轉移所做的手術會連同淋巴結也去除,如此將會導致免疫力下降。 但是,因為手術刀的侵入,破壞了組織,導致增強交感神經緊張狀態增強,顆粒球因而會增加也會增加轉移的速度。 放射線療法已有所進步,目前也有一種以放射線精確地只針對癌細胞做定點照射的機器。經過放射線的照射,人體的免疫功能會被抑制,細胞也會遭到被破壞而導致交感神經緊張的狀態。幾乎所有的抗癌藥物治療,都會對正常細胞造成傷害,甚至會對骨髓的造血細胞產生影響,使體溫下降到34°C,淋巴球的數量與活性減少,免疫力下降。 從以前開始就有人在研究癌細胞的自然萎縮現象。發現有結核和病原菌感染引起的發燒,會使癌細胞萎縮;因此,減低結核菌的毒性,仍能引起發燒反應的效果,進而開發出丸山疫苗。然而,隨著日本日漸富裕,更加積極地研發可以治癒癌症的抗癌藥物。 使用抗癌藥物和放射線治療,對於骨髓、腸、皮膚和頭髮的細胞造成傷害的程度,遠比癌細胞來得大,並且會產生無法進食和頭髮脫落的副作用。骨髓如果變得無法製造白血球,就會使得人變得憔悴。 以前我也會對病患使用抗癌藥物,會因為病患的癌細胞範圍減少而感到喜悅。但是,為了消滅癌細胞,導致淋巴球喪失而損耗了身體,反而耽誤了病患重新恢復身體健康的時機。使用這種傷害身體的治療方式,終究無法治癒疾病。治療,只能徹底地採用使副交感神經佔優勢的方法,並且實踐下去。運用提高免疫的飲食、呼吸和泡澡等不拘泥形式的治療,讓體溫上升,淋巴球跟著活性化,免疫力就會恢復。 許多從癌症中生還的人,都會徹底地重新檢視自己的生活方式,並且樂觀活下去。 癌症的三大治療&免疫療法 手術 手術是癌細胞蔓延的誘因 手術是去除癌細胞的治療法。雖然好像是最能立即見效的,但是從免疫學的角度來看,手術是種強硬地抑制免疫的最危險治療法。一旦對因免疫力被極度抑制而產生的癌症,進行手術、破壞組織的話,癌細胞裡的強烈氧化物就會刺激交感神經,使顆粒球增加。一旦顆粒球增加,致癌物質又會更加使得顆粒球增殖,結果導致癌細胞蔓延全身。淋巴結是聚集淋巴球的場所,為了預防癌細胞的轉移,去除掉淋巴結(淋巴結廓清)會使抑制免疫的作用變強。 抗癌劑 並非治癒癌症的萬用藥 使用抗癌藥物可預期能完全治癒的有急性白血病、惡性淋巴腫和睪丸腫瘤等疾病。即使有延遲疾病的發展和減輕症狀的效果也無法完全治癒疾病。不只是效果不佳,還會對癌細胞甚至連正常細胞都會產生副作用。副作用是白血球減少、發燒、血小板減少與出血、血紅素減少導致貧血、噁心、嘔吐、麻痺、激烈咳嗽、皮膚乾裂、缺乏唾液、掉髮和腹瀉等典型的症狀。因為抑制了全身的新陳代謝而變得憔悴,因而喪失了身體原本與生俱來的治癒力。針對癌症病灶直接注入藥物,雖然抗癌藥物中的成分會制止癌組織的分裂,但是即使治癒了也無法使人放心。使用少量抗癌藥物的低用量療法,雖然無法完全消滅癌細胞,但是由於反射作用的運作會使淋巴球增殖,進而提升了免疫力。 放射線 造成抑制免疫的作用 放射線治療是局限在癌細胞及其周圍的部分,進行攻擊的治療方法。拜技術進步所賜,目前已可以正確地在癌組織部位進行放射線照射治療。但是,放射線照射會抑制全身免疫能力,身體會變得沒活力,也會出現疲倦的症狀。即使不對製造淋巴球的骨髓進行照射,也會引起疲倦的症狀,那是因為癌組織及周邊的正常細胞都會遭受到破壞,細胞的內容物會跑出來,造成交感神經緊張的狀態所致。放射線治療的技術仍持續革新,但我們應該要了解放射線具有促進發癌的特性之後再決定是否使用。 免疫治療 還在研究的階段 免疫療法是在體內投與利用遺傳基因製造的癌細胞的抗體,及人工培養的細胞激素(cytokine)一種活躍於免疫細胞之間的生理活性物質,來培養殺手細胞、NK細胞和T細胞的活性,抽取出樹狀細胞與抗原結合,使身體再度恢復健康的治療方式。免疫細胞是個很微妙的東西,培養它是相當耗費工夫與金錢,而且不在日本的保險範圍之內,所以治療費用很高。雖然副作用很少,但是針對癌細胞現在還沒有確實的消滅方法。 安保徹 癌症絕對不可怕 每個人都有罹患癌症的可能性 癌症是大約3個人之中就會有2個人左右會罹患的疾病,所以每個人都有罹患癌症的可能性。雖然我們運用三大療法來消滅癌細胞,但很可惜地是,卻都沒有辦法完全消除掉。事實上甚至有癌細胞繼續增加的趨勢。 我本身並不贊成使用三大治療方法。三大療法會使體溫下降、淋巴球也隨之減少,造成奪走身體戰鬥力的反效果。我不能接受這些如同在抑制免疫的治療方法,如果你正在接受三大療法的話,我認為要快快停止使用會比較好。 以肺癌來說,雖然吸菸率減少了,但是死亡率還是會持續地增加。即便是不抽菸還是會罹患肺癌。癌症終究是個原因不明的世界。但是,從白血球與自律神經的關係方面來看,在大部分癌症病患的血液當中,會發現顆粒球增加而且淋巴球減少,使得身體處於交感神經緊張的狀態。 有許多病患都有身體方面和精神方面的壓力。因為工作的關係,過於勉強自己,造成心理層面的煩惱;勉強自我與凡事忍耐的重重壓力,將使得身心無法放鬆。重要的是,我們要去重新認識造成自我壓力的生活模式。不要過度追求完美,只要達成目標的七成就好。為了解除精神的壓力和肉體的疲勞,生活不要過於神經質,也就是說,輕鬆愉快地生活就好。維持良好心情是非常重要。不要認為癌症是可怕的、恐怖的或是很糟糕的疾病,重要的是,要用癌症會治好的心態來面對它。 以前我曾經在參加大學教授的考選中數度落選,在灰心喪志時,引發了胃痛。健康檢查的結果是「接近黑色」,而到精密診斷出來的結果才經過幾個禮拜的時間而已,我卻整整瘦了6~ 7公斤。所幸結果是「白色」,是因為壓力而造成的糜爛性胃炎。在檢查結果出來之前,我反覆地自問自答說,到底是不是癌症?在內心的反覆糾葛下,產生了壓力。對於在意檢查結果的人來說,會因此造成極度緊張的狀態,而使得交感神經佔優勢。所以,健康檢查的頻率大約每半年做一次就可以了。像我自己在所任職的大學裡,都不再接受任何的健康診斷。 當癌細胞逐漸成長擴大,對周圍的內臟造成壓迫時,就必須摘除它。但是如果是因為擔心癌細胞轉移,就大範圍地切除掉不必要去除的部位,甚至還切除掉淋巴結,那麼結果會是連正常的細胞都會遭受到傷害。雖然在感到疼痛的時候,可以使用藥物和放射線治療,但是這些都不可能治癒癌症。 如果投與抗癌藥物直到腫瘤完全消失,則會使得淋巴球的數量減少,因而再度形成腫瘤。如果使用少量抗癌藥物的低用量療法,以此與身體中和,淋巴球就會增加。 如果能有效地統合自然治癒力和近代醫學,癌症治療應該會達到飛躍性的成果。現在,請不要再認為癌症是很恐怖的東西,癌症絕對不可怕! 石原結實 癌是血液的淨化裝置 血液污濁與冷,都會製造癌細胞 癌症之所以寫成癌,正是意味著它是像岩石般的疾病。皮膚癌、肝癌和乳癌,只要經由觸診就會有硬硬的感覺。所有的物體一旦變冷就會變硬,癌症從某方面來說也同樣是因為冷而引發的疾病。 身體裡面有不會形成癌症的臟器,也有容易形成癌症的臟器。不會形成癌症的臟器是心臟、脾臟和小腸等,會自己發熱的臟器。心臟大約占體重的二百分之一,並且會產生11%的體熱。脾臟是紅血球聚集、紅色的,而且會提高體熱的臟器。小腸是為了消化和吸收食物而進行蠕動運動,是需要消耗許多能量的臟器。 相反地,容易形成癌症的臟器,這些臟器都是管腔,裡面都是空洞,而且周邊只有細胞的肺、食道、胃、大腸和子宮等臟器。由於這些臟器直接比體溫還低的氣體,因此是臟器的溫度更低的易冷型臟器。 另外,乳房由於突出於身體,也會呈現溫度偏低的狀況,所以容易怕冷的女性,容易罹患乳癌。乳癌的形成和乳房的大小無關,而是因為每個人的運送營養的血管數量相同,而乳房比較大的人,其乳房溫度偏低,所以更容易罹患乳癌。因為癌細胞很喜歡冷的環境,所以體溫在35°C的時候,最容易分裂增殖。而癌細胞最不喜歡熱的環境,所以體溫在39.3°C以上的時候,癌細胞就會死亡。 甲狀腺是掌管新陳代謝荷爾蒙分泌的地方,但是如果甲狀腺的運作過於活躍的話,會持續發熱和發汗,所以甲?腺機能亢進症的患者,罹患癌症的機率是一般人的千分之一以下。由此也可以了解,熱可以有效地去除癌細胞。 中醫方面認為,癌是污濁血液的一種最終淨化裝置。所以即使強硬地去除掉癌細胞,仍然無法根本地解決癌症。如果能把體內一部分污濁的血液排泄到體外(放血),就可以維持乾淨的血液。因此,所有的癌症都是以「出血」的症狀呈現出來。為了從腫瘤排泄出污血,而會產生血痰、吐血、血尿、血便和不正常出血的狀況。 即使進行手術切除掉癌細胞、用放射線消除癌細胞或用抗癌藥物消滅癌細胞,仍然無法去除掉形成癌症的原因。所以最好不要使用抗癌藥物之類致癌性強的藥物。從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似乎有高達90%的醫師在面對癌症時會拒絕使用抗癌藥物治療。 白血球和癌細胞相當類似。首先,兩者都會在血液和細胞內自由地移動。另外,也只有白血球和癌細胞才有的作用是,能從細胞膜釋放大量的活性氧,並且貪婪地吞噬細菌等異物,所以兩者都有淨化血液的作用。而癌細胞也會有增殖作用的產生。 西醫方面也運用溫熱療法(hyperthermia)來對付癌症。如果想要防禦癌症,就要確實溫熱身體,並且要淨化、排泄污濁的血液,這樣才是有效的預防方法。 福田稔 發燒和轉移是對癌症反擊的開始 癌的強敵是熱 癌症的發病,是從僅僅一個細胞的異常增殖開始的。一旦細胞的細胞核內,控制細胞增殖的遺傳基因發生異常,將導致細胞變異成癌細胞,並且無限制地增殖。這種異常現象是和自律神經的紊亂有關,並且交感神經持續過份緊張,會使顆粒球增加,由於大量的活性氧破壞組織,進而引發疾病。副交感神經的運作受到抑制,破壞癌細胞的淋巴球減少,對癌細胞的攻擊力變弱,而使得癌細胞繼續增殖下去。 目前已經累積超過100個以上的癌症病患治療的結果來看,我發現為了治療癌症體內必須的淋巴球數量為1800~2000個/立方毫米以上,如果數量在1800個/立方毫米以下的話,病況就會變得很不穩定。 從事病患的治療中我發現到,轉移現象正是治療癌症的機會。癌細胞轉移的病患之中幾乎所有人的淋巴球數目都超過2000個/立方毫米。而且在轉移的期間,病患勢必會發燒好幾天;但是在轉移過程之後,病況會改善很多。從這個事實來看,我認為轉移現象是癌細胞被淋巴球攻擊後所呈現的戰敗狀態,在戰敗之後只好四處分散移動到其他組織裡,這就是它的真實情況。 越是恐懼癌細胞會轉移的人越會對於我的說法抱持著全盤否定的態度,但卻有不少例子是,在不急著退燒的情況下,刺激副交感神經,使其佔優勢之後,癌細胞就會開始縮小。如果能使淋巴球增加、血液循環改善,並持續高燒,將會使得怕熱而變弱的癌細胞無法抵抗淋巴球的攻擊。 癌細胞遇熱會減弱攻擊能力的性質,早在一百多年以前美國的外科醫師報告中發表。他們發現罹患天花、瘧疾、丹毒(溶血性鎖球菌所引起的症狀)等疾病,病患會發高燒,於是了解到癌症能因此而就自然治癒了。 證據顯示,發燒和轉移是反擊癌細胞的起點,所以如果使用解熱劑、抗癌藥物或放射線治療,將會導致無法戰勝癌細胞轉移的攻擊。 如果無論如何都要接受三大療法的話,一定要注意,不要讓免疫力下降才行。從治療的結果而論,當淋巴球的數量低到1000個/立方毫米的時候,最好要停止治療。雖然不敢斷言使用自律神經免疫療法,可以百分之百治癒癌症,但是如果能維持免疫力的話,停止進行治療反而有和癌症共存的可能。 只要了解原因,就可以明白這是因為其實癌症並不是頑症,而是容易治癒的疾病。因為「癌=死亡」的既定印象過深,所以最重要的是,要抱持著靠自己來治癒的心態。 癌症末期,帶著靠自己治癒的決心前來就醫的病患當中,也有人連腫瘤標誌都顯現不出來。治療,主要是要靠病患自己本身的努力,醫師只不過是在旁支持而已。消除壓力、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停止用藥、身體力行副交感神經佔優勢的養生方法,這些都是患者自己可以在家自我管理的事項。一旦病患自己來實踐治療,就會連來煩惱自己的病情的時間都沒有。世茂出版《非常識醫學書》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 Jun 27 Wed 2012 05:36
出於愛的管教
出於愛的管教文/顧浩然 約莫在我小二的時候吧。有一天,媽媽給了我一百元,交待我去雜貨店買瓶醬油。我買了醬油,拿回找回的零錢,正準備回家。結果在路上看到有位老伯擺了個棉花糖的攤子。 我一時嘴饞,就把剩下來的錢都買了棉花糖。 吃得時候很開心,但就快吃完了的時候,忽然想起,啊,我要拿零錢給媽媽,我心裡好急,又害怕,這下子怎麼辦?我要怎麼跟媽媽說呢? 嚴厲管教讓孩子感到害怕 那時候只想到一定要編出個理由來解釋錢怎麼不見了?於是我決定這麼跟媽媽說:「我剛把零錢拿在手上,不小心經過一個窟窿,為了保護醬油,結果零錢就掉進了水溝裡了。」 我一心以為這樣一定可以天衣無縫地暪過大人。沒想到,我吃完了棉花糖,沒把嘴擦乾淨,還留著那麼一丁點的糖霜。我知道媽媽一定看見了,可是她沒拆穿我,只要我再回頭去把錢找回來。 不過從她的語氣我大概猜得出來,媽媽很生氣,因為她告訴我:「找不到錢就不要回來。」 我那時候真的很害怕,一方面,我知道說謊這件事是不對的;另方面,我真的這麼認為,如果不找回零錢,就沒辦法回家了。 我記得當下,我就坐在雜貨店旁的騎樓底下,好無助,可是我不太敢大聲哭,只敢輕聲啜泣。 在那一刻,我的心頭湧現了好多想法:「我真的是壞孩子,因為好孩子是不會欺騙大人的」、「怎麼辦,我回不去了,晚上我能去那裡?」「媽媽不愛我了嗎?為什麼不准我回家?」…… 我內心其實寧可被媽媽打,不要被媽媽趕出門。可是媽媽的語氣就是這麼嚴厲。 父母情緒話語常帶殺傷力 約莫過了快一個小時了,我見到媽媽匆匆忙忙地從不遠處走來,臉上很焦急地四處張望,我見了之後,趕緊跑過去,一把就把媽媽緊緊地抱住。 我又哭了。可是這回的哭,內心是高興的,因為我知道媽媽沒有不要我。 回到家,難免還是會被媽媽數落了一頓,可是我這回沒有害怕,因為,我確確實實地知道,媽媽關心我,因為她露出不捨地表情說,她當時講的是氣話。 如今,我長大了,知道「氣話,其實就是一種情緒化反應。」 孩子的心思比大人單純地多了。大人怎麼告訴孩子,孩子多半都會照單全收。所以,大人如果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一直嫌孩子多不好多不好,孩子就會慢慢地在其心目中建立起對自己的負面評價,而導致自我價值愈來愈低落,更自卑。 大人難免對孩子的犯錯,有種「恨鐵不成鋼」的心情,可是往往就很容易在教導糾正之間,不自覺地把自己的情緒帶給孩子。 管理情緒,讓管教出於愛 在我的心理治療工作經驗,我一直很喜歡「冰山」的隱喻。 一般我們看見的冰山,其實只是一小部份而已,更大的冰山其實都在看不見的海平面以下。 父母親對孩子犯錯行為的指責,就是看得見的冰山。然而我始終相信,那看不見的冰山,是有更多的關心與愛的。 遺憾地,情緒往往使得我們對孩子的關心,不自覺地變成了負面的自動化反應,以致於,孩子看不見大人指責底下那份心疼、心焦,及其中所蘊含的愛。 可怕的是,大人的自動化反應,卻很容易引發孩子的錯覺,並因此而認為「我犯了錯,所以是不值得被爸爸媽媽愛的。」 如此說來,大人焉能不好好留意、覺察自己的情緒反應呢? 管教之後,愛孩子的心不變 其實,如何在面對孩子的犯錯時,可以避免過度的情緒反應,絕對是做得到的。那就是以「我」句型為開頭。以本期的佑佑媽媽為例,她可以對孩子說:「當我聽到你忘了帶鑰匙時,媽媽很生氣,是因為我擔心買回來的魚肉,會因為來不及煮,變得不新鮮了。」 如此,既表達了自己的情緒,也讓孩子知道媽媽的生氣原因,避免本篇故事的媽媽對佑佑說出「你這個壞孩子,媽媽交代你一點小事都做不好,…」「你給我去找鎖匠來開門,找不到就不要回家。」之類的話語。 這樣,也就比較可以讓孩子釋懷,而不會覺得自己不被媽媽愛了。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